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
https://www.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熟读史书,西域地图详尽于心,非常清楚长安前往西域道路遥远,挺进域外更相隔千山万水。
任何人率军占领,全处于山高皇帝远的地步。
一代人后,兴许还认大唐为主。大风小说
两代人呢,很容易割据自立,和朝廷脱离关系。
关键不论两汉,前隋,不管任何代价打下西域,但凡朝廷生变,衰落,驻守西域的精锐回京勤王,边防空虚或失去驻兵,当地势力或附近势力趁虚而入,卷土重来。
数代兵勇舍生忘死打下的疆域,无不得而复失,竹篮打水一场空。
前车之鉴,刻骨铭心。
他作为皇帝,希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怎奈不得不以现实考虑。
务必以史为镜,不再犯前辈犯下的错误。
何况朝廷扶持李元轨征战,自然竭尽所能支持。
形成打下来,占得住,迁徙百姓据为己有。
即使将来李元轨的后裔自立,陇西李氏的血脉照样源远流长。大量百姓迁徙出去,也减缓大唐的人地矛盾,消弱内部矛盾。
一举两得。
一石二鸟。
李世民轻吮温茶,润了润嗓子,连声嘱咐说:十四弟,域外之大,超出你我想象,占领萨珊,迁徙百姓,使大唐势力延伸到域外。不光是你,皇室众多族人皆有机会封王,镇守一方,
像河间郡王似得建国,扩张李氏疆域,大唐声望。此战务必好好表现,建功立业,朝廷必有重赏。
李元轨热血澎湃,多年来,从未有过这等血脉喷张,他恨不得马上出宫,选拔贤良,领军奔赴沙场作战,起身作揖行礼,胸有成竹的说:皇兄放心,臣弟绝不辜负皇兄的期待。
从他记事以来,朝廷从来没有这么竭尽全力支持某位皇子,皇上玄武门之变登基,私下明里暗里提防皇室子弟。
李孝恭战功赫赫,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早早请会。今若在萨珊自立为王,必是像赵牧说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或许能做出一番成就,成为明君呢小说
希望吧。
李世民颔首,霍王究竟如何,唯有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亲自治理一方百姓才能验证。
封王之事尘埃落定,李世民目光转移到李道宗身上,叮咛说:道宗,必要时,你前去劝说赵牧,诸将内,唯独赵牧领兵朕才放心。再者,你该协助赵牧征战,熟悉域外环境,若能打下大片疆域,你随意选一处疆域镇守,自立。
闻声,李道宗非但没有高兴,急忙起身走到殿中央,单膝跪地说:陛下,微臣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死人,愿镇守北疆,为陛下,为朝廷分忧解难。
有时候,他也羡慕李孝恭,远离长安,东征西讨,自立为王,可谓逍遥快活。又一想域外贫瘠,远离长安,总归没有大唐自在。
何况他已过不惑之年,再征战十余年,未必打下广袤的疆域。
你的忠诚和无所畏惧,朕心似明镜,该担起责任时,还得你担着。李世民好心劝说。
喏。
李道宗领命。
李承乾听着二人对话,情不自禁望向李世民,李道宗,神情紧张,犹豫的说:父皇,王叔,有句话高明憋了许久,不知当讲不讲?
有话直说,有什么不能说的。李世民高声说。
李道宗默不吱声,神色好奇望向李承乾,是什么话让李承乾犹豫不决。
李承乾深呼口气,直言不讳道:父皇封赏皇叔去萨珊,今后接连派遣皇室诸王前往,儿臣斗胆询问父皇是否考虑过岐王。岐王战功赫赫,执掌神武军,狼骑,薛仁贵训练长林军,为两军训练精兵悍将。
今大唐半壁江山,多为岐王或神武军,狼骑诸将打下来,也是岐王提出域外分封,连续封赏皇室诸王,而怠慢岐王,或许引起岐王心生抱怨,或者岐王内心希望分封域外自立呢。
毕竟,岐王有这个能力,也有这实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