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
https://www.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目前,他掌握的证据内种种迹象表明,侯君集是参与刺杀赵牧的谋划,或者至少知晓高桓权谋划刺杀赵牧。
怎奈没有铁证惩治高桓权,焉能再追查侯君集呢。
今侯君集送来的名单,已经把高桓权推上刑台,深挖下去,或许找到侯君集图谋不轨的铁证。
李道宗内心思索时,长孙无忌挺身而出,滔滔不绝说:陛下,当年,你听取中书令建议,将高句丽权贵迁徙长安附近,确实削弱高句丽谋反的势力,也向世人彰显陛下的仁慈,德行。
今高句丽权贵心有不甘,既不体谅陛下的良苦用心,也轻视陛下的恩德,高桓权之流心怀不轨,严重危及朝廷,臣以为该狠狠整治,依法处置
没错,高句丽俘虏久居于长安附近,近十万之众,即使面对卫军,神武军难成大器。但若起义,或悄悄逃回高句丽复国,必然影响朝廷声望,破坏安东四郡格局,耽误陛下西征的宏愿,臣建议把他们消灭在萌芽状态。李绩斩钉截铁的说。
是的,他们敬酒不吃吃罚酒,该以铁腕镇压。魏征建议。
李世民赞同长孙无忌,李绩,魏征的建议,冷酷的说: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此言一出,魏征三人不再进言。
皇帝的态度,不光判决高桓权等死刑,更怕是要整顿突厥,契丹,奚族,高昌国等俘虏了。
殿内,李道宗瞥了眼侯君集,没有谈及朝廷之事,现在他迫不得已想抓人,处置高桓权,揪出侯君集,抱拳道:陛下,绸缎的名单中,既然有人参与谋划刺杀中书令,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下狱,既能指证高桓权,让高桓权死心,也能挖出幕后黑手。
没错,此案务必迅速解决,震慑各方宵小之徒。杜如晦说。
谋划刺杀朝廷命官,是该严惩不贷。李世民语气依然冷冽。
他的目光彻查他。
今刑部严查管家,但凡管家死不松口,最多牺牲管家一人。即使管家知晓什么认罪,他顶多被惩罚用人不当,依然能保住荣华富贵。
殿内,片刻的安静。
李道宗出宫前,李世民下令道:君集,既然你提供高桓权图谋不轨的人员名单,你配合刑部去抓人吧,近来军务案件繁多,道宗分身乏术,忙的不可开交,你恰好替他分担分担。
喏。
侯君集表面爽快答应,内心却高兴不起来。
此举分明把他推到人前,若高桓权,高艺甄兄妹,与某些高句丽的野心者反咬他一口,他的处境恐怕更糟糕,但不领命的话,李世民肯定怀疑他。
去吧?
李世民微微摆手,命李道宗,侯君集离去。
二人躬身领命,快步退出殿内。
片刻后,长孙无忌出声进言:陛下,此事蹊跷。
起初,他觉得侯君集负荆请罪为洗脱嫌疑,深思熟虑后,觉得事情不简单,侯君集这分明是苦肉计,博取皇上,百官同情,仗着皇上对他的信赖,有意让高桓权做替死鬼。
是有点蹊跷。房玄龄赞同长孙无忌的说法
如何蹊跷?李世民关切的询问。
君集的举动,有几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长孙无忌也说不清为何蹊跷,毕竟没有铁证啊,冒然诬陷侯君集,容易引起皇上厌恶,但他总觉得事情不像表面这么简单。
魏征,李绩,杜如晦静观其变,默不出声。
朝廷为官多年,他清楚皇上对侯君集的态度,相较于秦王府其他将领,皇上对侯君集格外宠信,若没有铁证,没有什么十恶不赦之事,皇上定然不惩罚自己的爱将。
冒然建议,收效甚微,反而容易的罪人。
李世民不以为然轻笑:无忌,你多虑了,君集顶多垂涎高句丽公主的美色,不可能做出对不起朝廷,对不起朕的事儿,你们都是秦王府走出来的人,你该最清楚君集的性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