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
https://www.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牧请战无果,依然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怎奈李世民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他不得不表示理解。
幸好柴绍,张亮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兵临辱夷城下,表现出老将的果敢,凶狠,柴绍指挥三军,张亮领兵身先士卒。
两日间,辱夷城易主。
成功夺城,李世民派遣信使奔赴四方大肆宣扬。
几日内,辱夷城附近的城池,城内守将或弃城而逃或缴械投降,诸将忙于接管各处城池。
形势大好,李世民内心大悦。
命房杜二人代表他前去各城,宣扬帝王仁德,安抚城内百姓。
第七日,李世民才领军启程,接连急行军,兵临平壤城下
几名老将领军布阵,十多万沙场喋血老兵把平壤城围得水泄不通。
平壤,成为东征最后一块肥肉。
李世民没有急于攻城,派李靖撰写劝降书,希望以仁义之师,大唐王师的名义劝降。
最终一战,兵不血刃夺取平壤城。
他自以为给高宝藏情面,高宝藏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话,肯定捆绑盖苏文,带着王印出城投降。
可惜事与愿违。
皇宫。
高宝藏收到劝降信,确实萌生投降的念头,也仅是萌生念头。
盖苏文尚存,牢牢控制平壤城。
倭国水师抵达白江口,使盖苏文信心暴涨。
盖苏文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拔灼率领薛延陀部起义,唐军临时抽调东征的兵力,李道宗,苏定方,双方仓促奔赴北方战场平叛。镇守百济的唐军锐减,今百济生变,李世民,赵牧,必然分兵南下协助刘仁轨,曹继叔作战。
分兵,意味平壤城外唐军减少。
唐军能战胜高句丽兵将,却没法战胜高句丽寒冷的冬季,苦苦坚守到冬季,届时,唐军粮草耗尽,缺少冬衣,肯定不战而退。
得知李世民劝降,盖苏文派裨将进宫警告高宝藏死战。
唐军等待中,高宝藏不光拒降,更添加百姓加固城池,把招募的城内私大唐,臣以为计划不错。
此计势在必行。
李世民赞同赵牧迁徙优秀人才的计划,大肆消弱高句丽,百济,即使不能阻止起义,也能大大延缓起义,暴动。克明,你还什么建议?
这...
杜如晦微微犹豫,直言不讳说:陛下,我朝远离百济,高句丽,派重兵控制导致国库钱粮吃紧,臣以为新罗临近百济,高句丽,何不靠新罗的力量镇守呢小说
以前,半岛三国高句丽最强,百济次之,新罗再次之。
今百济灭国,高句丽朝不保夕,独独向大唐借兵的新罗安然无恙,征战中夺取百济疆域,国力蒸蒸日上。
何况百济君臣熟悉半岛习俗,文化,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是个主意。
李世民轻轻点头称赞,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赵牧,李靖,房玄龄,好似等待其他的答案。
陛下,驻兵耗费钱粮,增加国库负担,臣觉得何不效仿魏武帝屯兵呢,练兵之余屯田,辽东气候寒冷,但沃野千里,供养十万精锐不成问题。再派悍将坐镇,保证半岛长治久安。李靖思索良久,侃侃而谈。
屯田。
驻兵。
李世民飞速考虑李靖的建议,此法更胜于杜如晦依赖新罗的建议,却有瑕疵。
这等于豢养私兵啊。
朝廷强势时,尚能震慑统兵之将,等朝廷衰弱时,等于在东北豢养出头猛虎,作茧自缚啊。
何况半岛形势复杂,包括扶余,??,奚族,契丹等部落,屯田驻兵变相纵容各部落强大,十年,二十年,总有一日成为朝廷大患。
呼。
李世民轻轻呼口气,点点头说:靖兄的建议有诸多可取之处。
危险归危险,苦无良策时,依然是解决之道。
不过么,他更想听听赵牧,房玄龄的建议,二人常常能提出出人预料的建议,房谋杜断绝非吹嘘,而赵牧鬼点子不少,何况早早提出经营百济,高句丽的建议。
李世民稍稍提高语调,喝问:玄龄,赵牧,你们还不想说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