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48中文网 > 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 > 第153章 攻略大隅(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 https://www.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八马城开府建衙的方略一经公布,犹如一道惊雷划破长空,震惊了四面八方。在沣原东部,距离八马城不到

    300

    里的丘平县,听闻此消息后,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八马城,表达了归附的意愿。

    丘平县长期以来深受八马城蒙古骑兵的侵扰,苦不堪言。这些胡人残暴无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丘平县的县令却能以大义为重,团结辖下的民众,奋起抵抗蒙古骑兵的侵略。

    可惜的是,自胡人占据八马城的两年时间里,丘平县的成年男丁几乎都被征调去打仗,人口锐减,县内一片凋敝。如今,听说项羽横空出世,以雷霆之势横扫四方敌人,丘平县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毫不犹豫,也不再矜持,果断地选择投入项羽的怀抱,寻求庇护。

    然而,与丘平县的积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沣原地区西面山区的新阳县却显得有些异常。在蒙古人被驱逐之后,新阳县似乎产生了一些别样的想法。这段时间以来,新阳县的活动异常频繁,侦骑四处出没,甚至还出现了小股部队与八马城的巡骑发生小规模冲突的情况。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侦探行动,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新阳县竟然已经被明教所占领!而这个明教,正是那个声名远扬的明教,其现任负责人更是明教第八代教主方腊手下的得力大将方杰。

    不仅如此,在第三十一代教主石元和白眉鹰王殷天正于交河兵败之后,他们也率领着残兵败将撤退到了新阳县,准备在此地进行休整。这无疑给原本就局势紧张的楚南领又增添了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

    再看南方战线,自从石达开和卓不凡分别成功招降了蒋家镇和大罗镇之后,东南战线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项羽迅速做出决策,通过飞鸽传书下达命令,要求石达开和卓不凡二人在当地就地抽调蒋家镇和大罗镇的精锐部队,沿着大罗江南岸向西挺进,一举扫平大隅县的南部区域,同时配合曹刿攻略大隅县。

    而在大罗镇的西面,距离不足二百里之处,有一座规模与大罗镇旗鼓相当的大镇——田墚镇。这座田墚镇同样坐落在大罗江南岸的冲积平原之上,地势平坦如砥,土地肥沃异常,宛如一片广袤无垠的金色海洋,是大隅县周边地区极为难得的产粮宝地。

    在过去的日子里,大罗镇和田墚镇分别位于大隅县的东西两侧,中间隔着一条河流,彼此遥遥相望。有趣的是,大罗镇距离大隅县城实际上比田墚镇更近几十里地。

    然而,由于大罗镇的罗家众将实力异常强大,大隅县根本无法派遣大量的兵力前去围剿大罗镇。毕竟,大隅县总共只有六千名正规军,不可能全部都调出来。而且,就算只派出一部分兵力,面对由三千多名大将率领的大罗镇兵马,胜算也是微乎其微。

    因此,大隅县虽然对大罗镇有所压制,但也无法彻底消灭它。这种僵持的局面使得大罗镇一直不敢放开手脚去冲击县级行政区,就这样一直被拖住,最终导致大罗镇内部产生分裂。

    从整体战略上来看,大隅县的做法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会突然冒出一个项羽这样的变数。项羽在短时间内迅速整合了大隅县北部的区域,不仅如此,他还以惊人的速度攻略四方,这让大隅县完全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应对。

    大隅县在原世界可谓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一个工贸强县,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这个县位于青云山脉南麓,大罗江北岸,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大罗江的河运十分发达,为大隅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此外,大罗江冲击平原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使得这里的农业繁荣昌盛。广袤的良田沃野,孕育出了丰富的农产品,让大隅县的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而青云山更是大隅县的一大宝藏,山中盛产硅灰石,这为大隅县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万人规模的水泥厂在这里崛起,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除了硅灰石,青云山中还有丰富的林木资源、珍贵的药材以及优质的矿泉水等产业。这些产业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大隅县多元化的经济格局,使得大隅县的小日子过得异常滋润。

    令人惊讶的是,大隅县的县令竟然是后世一位从大隅走出去的老领导——林九峰。这位老领导在退休前担任北安郡分管农业的副郡首,他的能力和经验无疑是大隅县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短短三年内,这位老领导就将大隅村发展成了一个拥有超过三十万人口的县城,其个人能力和手腕都远超常人。然而,他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对百姓的深情厚意。他不愿以强制手段来逼迫百姓,而是希望通过政治手腕将各地的民众收拢过来,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然而,世事难料,就如同下棋一般变幻莫测。大隅县的六千神弩兵,如果用于守城,那么大隅县必定会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可问题在于,当今这个世界,县城之外的四周,不是山就是树,这对于神弩兵来说,战场的局限性实在是太大了。

    更糟糕的是,大隅县东北部屏障虞蔡乡不战而降,将大隅县北部防御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大隅县措手不及,再加上曹刿那神出鬼没、难以捉摸的用兵之法,使得大隅县的兵力被牢牢地牵制在青云南脉南麓的丛林之中,无法脱身。

    就在此时,石达开率领着从大罗镇、蒋家镇以及原虎贲军团混编而成的六千大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直接在大罗江南岸绕过了大隅县,如饿虎扑食般直扑田墚镇。

    面对如此强敌,田墚镇仅凭一己之力,又怎能抵挡住这六千大军的偷袭呢?这场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田墚镇在瞬间就被攻破,一战而下。

    大隅县南面腹心之地如同一扇大门般彻底敞开,这意味着大隅县的战略纵深被硬生生地一截两段,大罗江南岸的数个乡镇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完全暴露在了石达开那如虎贲般勇猛的军团的利爪之下,仿佛它们随时都可能被无情地端上餐桌,成为敌人的美餐。

    而这一切的变故,还要从虞蔡乡的放弃抵抗说起。正是由于虞蔡乡的不战而降,使得大隅县东北方向的防御瞬间土崩瓦解,原本部署在那里的兵力也被曹刿的鹰扬军团死死缠住,难以脱身,只能在青云山南麓苦苦挣扎。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紧接着,大罗镇发生了分裂,一部分人选择了投降,这无疑给大隅县的局势雪上加霜。随后,大罗镇和蒋家镇也相继投降,大隅县的防线进一步崩溃。最后,田墚镇的失守更是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大隅县彻底失去了还手之力。

    短短不到

    1

    个月的时间里,大隅县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从一个独领方圆千方地面的棋手,转眼间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猎物,这局势的变化对于大隅县来说,简直就像是晴天霹雳一般,令人猝不及防。

    大隅县原本下辖

    16

    个乡镇,地域辽阔,实力雄厚。然而,在短时间内,东北部的交河镇突然宣布独立,这一事件犹如晴天霹雳,使得大隅县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瞬间丧失。紧接着,飞鹰镇也失守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大隅县的局势变得更加严峻。

    不仅如此,虞蔡乡竟然也选择了投降,这无疑给大隅县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至此,大隅县东北部的局势完全失控,原本属于大隅县的领导权荡然无存。

    而在东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泥岗乡、大罗镇、蒋家镇和边罗乡等四个乡镇,纷纷向北归附,这意味着大隅县在东面的辖区也大量流失。

    南面的情况更是糟糕,一镇三乡的领地因为田墚镇的失守而被截断。这使得大隅县在南面的防线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原本完整的领土被硬生生地割裂开来。

    如今,大隅县能够直接联系到的,只剩下西面的二镇三乡之地。然而,这二镇三乡能够抽调的援军数量极其有限。其中,西北部的一镇一乡正直接面对着新阳县,它们镇守着青云山隅阳峡通道,这是抵挡新阳县明教势力南下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的防守压力本来就非常大,时常需要大隅县给予支援。因此,这一镇一乡能够调动的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另外的一镇二乡,虽然顺大罗江而下的行程并不遥远,但要逆流而上近

    200

    里的水路,却是异常艰难。等它们抽调力量前来支援时,恐怕大隅县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大隅县的南门码头,寒风凛冽,几位漕帮弟子紧紧地挤在一起,他们的双手都挽在袖管里,仿佛这样可以抵御一些寒冷。其中一个弟子满脸愁容地抱怨道:“北哥,这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都已经半个月没有开工了,家里都快揭不开锅啦!”

    被称为北哥的汉子戴着一顶破旧的狗皮帽子,他的眼神闪烁着,似乎有些心虚。他犹豫了一下,然后压低声音说道:“这我哪知道啊,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下游的大罗镇已经投降了,上游的田墚镇也失守了。”

    如果让卓青麟来辨认一下,他肯定会惊讶地发现,这个被叫做北哥的人竟然是他的四叔卓宿北!在原世界里,卓宿北可是个跑运输的行家,他的家就安在这大隅县,而且还在县里开了一家小公司。他手上有三部后八轮大货车和两部挖掘机,可谓是有车又有房,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然而,此时此刻的卓宿北却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风光。他戴着那顶狗皮帽子,靠在墙角,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仿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雄心壮志。这还是那个曾经响当当的北总吗?

    “唉,北哥,听说你是卓山人啊!”旁边一人突然压低声音,满脸谄媚地说道,“这卓山乡现在可真是了不起呢!听说这次带兵攻下大罗、蒋家、田墚三镇的,就是你家老祖卓不凡啊!”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人的一阵骚动,众人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附和着:“是啊,是啊,北哥,要是你家老祖真能打进大隅城,那可就太厉害了!到时候你可得罩着点我们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