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48中文网 > 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 > 第134章 惶恐的大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48中文网] https://www.48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34章

    惶恐的大罗

    霸王项羽入主北安县城后,曹真就开始在北安县内大展拳脚,全力推动当地的恢复与发展大计。他不仅积极强化与周边交河县以及飞鹰镇之间的政治和经济交流合作,更致力于将北安县塑造成为攻略沣原草场的关键战略要地。

    在不远的地方,大罗镇正在为时局的变化而战战兢兢,这个小镇与胡祠乡仅一江之隔,宛如两颗遥遥相对的明珠。然而,这颗“明珠”却一直被罗氏所掌控,罗氏家族在此地可谓是只手遮天、一家独大。

    多年来,罗氏凭借着大罗镇这块坚实的根据地,不断向外扩张和侵略。他们向北跨越河流,悍然攻击大蔡乡,劫掠发展资源;向东则已经成功地控制了下罗镇,使其成为罗氏势力范围的一部分;向西又与河原镇形成对峙之势,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极点;向南更是深入到了东西走向的南荒山脉之中,展现出无比强大的实力和野心。

    就这样,罗氏逐渐崛起成为周边地区除了大隅县之外最为庞大且自主的势力,令其他各方势力都对其忌惮三分。人们谈起罗氏时,无不惊叹于他们的勇猛和霸道,同时也为这片土地未来的局势感到担忧。

    然而这一次交河设立县城之后,西楚霸王项羽亲自率兵闯入此地,局势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罗镇上的人们对于项羽那强大无比的实力可是毫不怀疑。这不,项羽刚刚率领军队成功夺取了北安县还没过两天呢,大罗镇这边就已经收到了这个惊人的消息。

    此时此刻,大罗镇未来的走向问题变得极为紧迫和现实,它犹如一块沉重的巨石一般,沉甸甸地压在了罗氏家族的当家人——罗云的心头。

    说起这位罗云,他可不简单呐!他正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北平王罗艺的生父。此人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性格刚毅强势。想当年,他在大罗镇凭借一己之力创建起了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罗家军团。

    这支军团在其四世孙罗通、六世孙罗英以及八世孙罗灿等众多杰出后代子孙的协助之下,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几乎将周边地区都横扫一空。

    历经几年的砥砺前行和蓬勃发展,时至今日,罗氏一族所统辖掌控的人口数目早已如滚雪球般不断增长膨胀,远远凌驾于设立一座县城所必需的十万人口这一基准线之上。

    倘若再将其实际把控的下罗镇那三万五千余民众纳入计算范畴,那么总人口数更是令人咋舌地飙升至足足十五万之巨!按理说,凭借如此雄浑磅礴、深不可测的强大实力底蕴,罗氏理应毫无悬念地自立为县城才对。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大罗镇所处地理位置颇为微妙尴尬——它与坐落在大罗江上游的大隅县城相距甚近,二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区区四百五十余里罢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段路途乃是沿大罗江水路蜿蜒伸展,一旦大隅县的兵马选择顺流而下,借助江水湍急之势,几乎只需短短一天一夜的功夫便能风驰电掣般直抵大罗镇。

    此外,大隅县对于这件事情的立场态度始终显得扑朔迷离、含糊不清,时而表现出默许支持之意,时而又似乎暗藏玄机、犹豫不决。

    正因如此,行事谨慎的罗云,唯恐稍有不慎就沦为众矢之的,招致来自四面八方各路势力的联手围攻打压,于是不得不咬紧牙关强行忍耐克制住内心深处那份蠢蠢欲动想要让大罗镇正式立县的强烈冲动欲望。

    原本心中想着稍稍拖延一些时日,以便能够更加扎实地巩固自身的实力根基。然而,未曾料到的是,这一拖延竟酿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麻烦。摆在面前的选择无非就是三条路:要么归顺大隅县,从此成为其附属;要么向项羽投降,委身于他人麾下;再不然就只能凭借自身力量自立门户。虽说大罗镇实力强盛,但要说一定能够在立县之战中稳操胜券,那也是毫无把握之事。毕竟未来充满了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数。

    可是如今事情已然发展到如此地步,如果再不赶紧设立县衙来加强管理和统治,大罗镇恐怕将会越来越难以抵挡来自大罗江北岸不断增强的压力。

    要晓得,从胡氏将他们所在之地升级为乡至今,仅仅过去了短短三个月的时光啊!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胡祠乡的渔船和货船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大罗江之上,而且其数量还在与日俱增。

    更为过分的是,不少船只居然明目张胆地闯进了属于大罗镇管辖的水域范围内,进而引发了一场又一场与当地渔民争夺鱼类资源的激烈冲突。像这样的情况若是放在以往,那简直就是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稀罕事儿呢!

    尽管就当前状况而言,这些事端尚属细微琐碎,但随着交河县不断发展壮大,此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摩擦,却极有可能逐步升级演变成为引发双方全面开战的导火线下载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页加入书签

    大罗立县已然成为一件刻不容缓、十万火急之事,并且必须争分夺秒地赶在霸王项羽从北安县折返至交河地域之前完成此项工作。毕竟,以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强者项羽的眼光和见识,他又怎会容忍仅仅一江之隔的大罗镇逍遥自在、安然无恙呢?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想必人人都心知肚明啊!

    霸王项羽以雷霆万钧之势轻而易举地攻克了北安县,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交河县的士气,但也给大罗镇巨大的压力。

    就在此时,大罗镇出现了预料之中的异动。交河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第一时间便通过训练有素的飞鸽传书,将详细情报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了正在北安县进行休整的项羽。

    项羽收到情报后,立即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在卓青麟的详细介绍与分析之下,他当机立断做出决策:命令由卓山乡的虎贲战队、大苗乡的火凤战队以及胡祠乡的胡狼战队共同组建南部战区。

    这支强大的军队交由石达开担任主帅,卓不凡则出任监军一职,同时任命胡一刀和蔡和为副将辅佐左右。

    此次集结可谓声势浩大,共汇集了来自三个乡镇的强大力量。其中包括

    1200

    名虎贲正卒,以及

    1800

    名三乡乡勇,总计三千人之多。

    除此之外,还有蔡和麾下集合自卓山乡和胡祠乡两地的熟练水手

    600

    余人,他们驾驭着

    120

    余艘坚固的运输船,一同前往大罗江北岸镇守,严阵以待。

    交河县如此重大的兵力调动,着实令大罗镇方面瞠目结舌,完全傻了眼。面对这样一支实力雄厚且准备充分的大军压境,大罗镇原本躁动不安的心瞬间被恐惧所笼罩,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需知,大罗镇纵使其再如何强大,归根结底也不过只是一个镇子罢了。实际上,此镇拥有正规士兵三千人,以及乡勇一千八百余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千八百名乡勇之中,还包括了其所掌控的下罗镇的乡勇力量。交河县派出多达三千六百人组成的水陆大军,这一情况无疑给大罗镇计划中的立县事宜再度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尽管当前局势异常艰难,但罗氏众将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经过精心推演,众人都坚信自己对所管辖的领地具备着无懈可击的严密控制力。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罗氏还派出大量探子深入周边地区展开详细探查。令人欣慰的是,结果显示这一带尚未出现成气候、具规模的流寇土匪势力。这无疑给罗氏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应对其他可能存在的威胁。

    再看罗氏领地的周边环境,东边是完全被自家牢牢掌控的下罗镇,那里不仅经济繁荣,民众安居乐业,更是罗氏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南部则是由自家直接管辖的南山矿区,源源不断产出的矿产资源为罗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来看,如果大罗镇想要成功实现立县之目标,那么主要的防御重心应当放在上游的河原方向。因为此处地形复杂,敌军若想从此处突破防线将会面临诸多困难。

    至于大罗江北岸的驻军,罗氏并不打算与其正面硬刚。相反,他们计划充分发挥大罗镇强大的水军优势,与北岸驻军巧妙周旋。只要能有效阻止对方渡过河南下,就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从而为大罗镇的立县之路保驾护航。

    大罗镇锦罗府罗氏众多将领们经过深思熟虑和激烈讨论之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风险与未知的道路——铤而走险,率先开启了立县之战。

    大罗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两面环水,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这无疑给了罗氏将领们一定的底气和信心。而且,他们迅速动员起三万守城壮丁,这些壮丁虽然并非正规军,但个个身强体壮,满怀保家卫国之志。

    罗氏将领们深知此战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抵挡住敌人的进攻,那么大罗镇就有可能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县城,摆脱过去被各方势力欺压的局面。

    他们分析着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认为只要来犯的流寇人数不超过五万,凭借坚固的城墙、险要的地势以及民众的支持,就有极大的把握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因此,大罗镇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且热火朝天的全面备战行动!一方面,他们迅速地分别向大隅县以及交河县派遣出了和谈使者;另一方面,则广泛地聚集钱粮,并着手具体呈现各种坚固的防御工事。

    在这紧张备战之际,大罗镇还在暗地里怀揣着一丝期望,试图与大隅县、交河县等周围的一些势力达成绝密的协议。

    他们满心期待着这些势力能够应允在战火燃起之时施予援手,至少也要保证不会横加干涉大罗镇晋升为县的进程。而作为相应的交换条件,大罗镇郑重其事地承诺,待战争结束之后将会给予它们一定程度的丰厚利益回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